2008年10月27日
探索星,探索心
由彰化師大輔導諮詢學系的高淑貞教授所演講的研習課程
【探索星,探索心---表達性治療與媒體媒材之運用】,
使我們認識不同的表達藝術治療形式,並且探索不同形式間的關係。
想像能力和對於「美」的經驗是各個學者均強調的,
他們認為這是健康心理層面的重要因素。
對於認知和情緒層面在心理健康發展上扮演的角色也多有著墨。
從“創造”的活動中,我們可以與象徵相遇,認識到自身的心理結構,
治療心理上的問題。這是語言對話治療,到表達性藝術治療的轉向。
創造性的活動,就是認識象徵的媒介。
語言是其中之一,但我們更相信,有更多的媒介,
比語言(會話)更能表達我們的象徵,
比如唱歌、畫畫、跳舞、寫詩等,藝術性的創造。
研習一開始,老師拿出紅黃黑的三條線,分別請我們在線上打結,
紅色是代表高興的事情,黃色是代表中間不好不壞的事情,
黑色是代表心情大壞;教授請我們先獨自想想最近所發生的事,
自己先行打結,在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
稍後,在獨自和分享,思考黑色(負向思考)黃色的結,
到底可不可以鬆開一點,甚至打開 “心”結。
在結束時,握住紅色的線(正面力量),在想想自己有多麼幸福。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可以分辨自己最近心情與釐清事情條理性一種不錯的方式。之後,教授也分享一套情緒卡,也是類似分析自己最近的心情及心情起伏的狀態。透過一些特殊的工具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客觀主觀的方式認識察覺自己。
在藝術為媒材方面,教授也鼓勵學生從創作中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想,
同時也尊重學生的不願意:在自由的揮灑中釋放自己、撞見自己。
由創作畫作潛意識連結到自我心境,輔導者在以此為依據,去了解及幫助學生。
藉由這次的研習,我發現有許多工具及教材
(如人生面具、曼陀羅週記、生命之樹等),
都是不錯的分享自我心情及協助他人的好東西。
另外,此次研習也讓我發現語言並不是唯一的表達工具,
語言文字,是一種表達,可以感動人。
語言,是指“對話”(會話模式的心理治療)。
然而,“語言”,在詮釋學的一般理解,
都包括了對話、跳舞、唱歌、寫作、畫畫,
甚至“沉默”,也是一種語言。
肢體動作及表情動作同時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非語言,肢體圖畫創作也是一種表達,同樣可以感動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